作者:李晶晶
2018-02-26·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3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晶晶)
( 左图为《瑞应图》二段局部; 右图为王季迁旧藏《唐宫乞巧图》局部(传为五代人作),两幅画格局相近,可见沿革 )
“老先生大概80岁上下,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我们这里,将精心收藏了50年多的宋人《瑞应图》交给我们拍卖。对于这幅画卷的时代,当时老先生极为自信,认定是南宋时期的,想必在这几十年里,他也请教过不少的专家。”中国嘉德古代书画部经理胡妍妍告诉本刊记者,“宋元时期的作品数量极少,因此对于它的真伪,我们也是十分小心,特意请来书画界的专家过目。一开始认为会有争议,但没想到的是,专家一致肯定为南宋画。类似作品仅见于天津博物馆,而天津本只有3段,而此本则是全本12段。”
公元1126年,宋靖康元年,金军攻入宋朝都城东京,钦宗赵桓及太上皇赵佶皆成阶下囚。次年4月,金人尽掳城中公私财物,挟二帝及诸后妃与教坊技乐百工北去,北宋就此灭亡。赵构是宋徽宗的第9个儿子,金军攻打京城时,他恰巧被派到外地招集兵马,因此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躲过一劫,侥幸登上帝位。因为未经正常的禅位,高宗一方面并不愿意光复北地迎回二帝,另一方面则刻意宣传自己是上应天意的真命天子,藉以巩固他的皇位。他授意宠臣曹勋编写所谓“瑞应”故事,宣称自己能登上宝座乃是“上天照鉴,应运而兴,非群策群力之所能争”,并以此“宣谕臣民”、“骇服强敌”。为强化宣教,他又命宫廷画师根据曹勋的文字,分别配以图画,这就有了传之后世的《宋高宗瑞应图》。
因作用是宣教,所以当年所作《瑞应图》应有较多的本子。根据明中期以后的著录,嘉靖、万历时民间至少就流传有4卷以上。3卷为权臣严嵩所得,著录于何镗、廖文光、文嘉所记载的《严氏画品手卷目》,定名为萧照《瑞应图》;另一卷为明孙凤所著录,称为《宋高宗瑞应图》,“曹勋赞李嵩画”。可惜历经战乱之后,现在所能看到的只剩天津博物馆所藏,现只存3段的《瑞应图》了。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