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朱天文:潜入意识的大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6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7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苌苌)

生于1956年,已有30多年“写龄”的台湾作家朱天文,直到前两年,才在好友舞鹤的启发下,学会遵守这种写作纪律。之前,她自己形容相当散漫——到处看看走走,想写就写。20世纪80年代初,侯孝贤和陈坤厚在报纸副刊上看到她发表的《小毕的故事》,一直找到她家,从此侯孝贤导演的大部分代表作都和她联系在了一起,她也是陈坤厚导演的《小毕的故事》、《最想念的季节》和《结婚》以及杨德昌导演的《青梅竹马》的编剧。

朱天文的长篇小说《巫言》2008年在台湾首发,今年5月出版简体中文版。这本小说耗时7年,“因为中间写了4个剧本”。作家阿城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这样叙述他对这部小说的感受:“文字就带有催眠性,很多不同的内容被引导出来,吸引你发现一些潜意识里的东西——原来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道理。”阿城说他较早就读过了朱天文寄给他的这部小说:“它让我感觉到一种状态,这个状态,远古时候,是由巫师来做的。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舞蹈或造型,把我们没有感到的东西捕捉到并呈现出来。‘巫’这个事情,朱天文明确提了出来,我自己觉得还是把它隐起来好,因为误读也在这里头。其实我们读到的是自己被引起来的状态,你的状态变了,不符合这状态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厌恶。我们经常看到人说,某某书影响了他一生,这就是文字的巫性,尽管他被影响的状态,和作者传达的状态可能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朱天文把《巫言》的写作看做是绘画——每次都被一个点吸引过去,最后晕染成一幅自己最初都没有想到的图画。“它就像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在采访中,朱天文经常提到博尔赫斯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名字。在书后的附录中,朱天文的妹夫、文评家唐诺,提议换个通关密码——不要再提张爱玲了,让我们来看朱天文和卡尔维诺的关系吧。朱天文喜欢卡尔维诺,这是她追着看的作家。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的中文版刚刚出版,在其中一篇讲演稿中,他写道:“如果说在时间与死亡这两个逃避不了的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话,那么离题和插叙则可以使它们之间的距离无限延长。”这也是朱天文特别认同的说法,在《巫言》中,“我不断地离题,有看不尽的方向。不断岔开,不断延宕,连死神都找不到你,他都会在这个花园里迷路了”。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风寒、风热与感冒

中国体系中的甲型H1N1疑题

7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