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文轶
2018-02-26·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45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文轶)
( 何裕民认为“慢郎中”是对中医的误读 )
刘清泉现在是中医流行病领域的活跃人物。这位富有影响力的青年中医供职于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北京东直门医院。2003年SARS爆发后期,他作为卫生部专家组里的中医代表,开始参与对这种陌生病症的讨论和研究。在今年5月11日卫生部派往四川的甲型流感专家组中,他是唯一一名中医专家。
流行病防疫的大门似乎再一次向中医开放了。在SARS之前,中医几乎被完全被杜绝在外,除了零散的个别介入,现行防疫体制将中医排斥在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委员何裕民1988年曾参与上海甲肝大流行防控,他回忆说,那场3个月席卷上海、感染者接近30万人的疫情因为来势过猛,击破了建国后尚未经过大疫考验的城市防疫系统。也是那个时候,中医被再次捡了起来。
“当时上海市政府已经手忙脚乱了,没法隔离,几十万人,范围太广了。药都没有了,包括锤盆草、板蓝根,根本调不到。”何裕民对本刊这样回忆,“所有学校的教室操场就清理出来,还有很多孩子没地方住,就隔离在家里。”何裕民说,他负责的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金陵街道,居住着超过10万的人口,几乎是国内人口密度最高的街区,“我们几个年轻中医,还有刚毕业的学生,就两辆自行车。居委会把发烧孩子的名单报到卫生院,我们就拿着名单挨家挨户去找,找到以后有情况就开个方”。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