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医体系中的甲型H1N1疑题 风寒、风热与感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4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87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同仁堂北京建外SOHO店内,年轻的药工正在配药 )

在自认为掌握了现代科学的人看来,中医体系无法解释H1N1病毒,因为在中医里,似乎没有传染病与病毒的概念。中医面对的是抽象而非实证,比如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疾病产生与治疗,只有西医才是面对视之可见、触之有物的诊断。特别是对病毒的发现,乃现代医学对生命科学及病理学的一大贡献,它已精细到通过微生物学来深入研究疫情与感染,中医学与如此的西医学相比,能量对比那么的悬殊,又如何可能面对呢?

但是,如果我们真冷静下来面对历史,答案可能就并非那么简单。比如,我们从古籍中可以读到,明朝万历进士谢肇淛的笔记《五杂组·人部》中,就已经出现了“传染”一词。这一条记载“闽俗可恨”,说闽人瘟疫一起就请邪神,以香火供奉,“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通圣散,开辟门户,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谢肇淛生于1567年,死于1621年,他祖籍福建,生于浙江钱塘,其生活年代正是瘟疫流行时。1568年,中国境内确实已经有了第一家教会医院,但那是在澳门,西医在内地根本就没有形成传播力。谢肇淛记载中提到的“通圣散”全名“防风通圣散”,其药方在宋以后的医书中都广泛查到,作用便是解毒疏风,调和营卫。

再比如,在明末凌濛初的《拍案惊奇》卷十二中,写到京中女子等王生不归,只能与奶妈雇了船下汴京。行到广陵地方,出现了“感冒”一词:“盘缠已尽,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感冒这个词,感是交感,冒是帽的古字,在中医字意里,“冒”指病者神志不清,也就是“冒昧”。汉末张机的《伤寒论》中就用到了这个冒:“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这里的“家”应该有回归的意思。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风寒、风热与感冒

中国体系中的甲型H1N1疑题

7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