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针灸医生的中国式生存

作者:李翊

2018-02-26·阅读时长14分钟

198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41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翊)

1990年,程凯即将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只填了两所学校:北京中医学院和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祖父程莘农是针灸行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父亲程红峰在北京中医针灸界也小有名气,母亲是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叔叔也是医生,从小程凯身边接触到的主要人物都是医生。“小学到初中阶段流行包书皮,很多人用报纸,我那时用的都是很好的挂历。因为每到年底,很多病人为了表达对医生尊重,会送挂历。当时社会价值观不是以物质利益为主,对精神上的尊敬是很值得骄傲的。”程凯说。

程凯告诉本刊记者,刚开始读中医学院的学生往往会很困惑。大学第一年主要学的两门课程,一门是中医基础理论,一门是人体解剖学。“解剖学是一个明确的,看得见的东西,中医基础理论则是非常缥缈的,看不见的东西。中医老师讲虚的,另外一些老师呢,是告诉你一些实在的东西,比如神经血管在哪儿……两个还都要信。多数同学就像精神分裂一样,不知道应该信谁,脑子里整天都是乱七八糟、云山雾罩的。”

文章作者

李翊

发表文章13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4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

科学家的摇篮

15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