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可文
2018-02-26·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12个字,产生4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舒可文)
( 清代孙温绘大观园全景 )
故事中的人
从话本中分出的中国古典小说是讲故事的一门手艺,属纪事直达的“笔”,却有文备众体的讲究。它来自民间,界面朴素,盘起道来也无非是世事无常悟道参玄之类的酸词儿,不好做惊世骇俗、沉思翰藻之文。《红楼梦》的开篇作者云:近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如彼裙钗。这样的“入话”只是用来做个熟人熟面的“得胜头回”,之后它却用精确细密的针脚编织起众多错综交织的人物类型,来测量生命世界难以探明的深意。
《红楼梦》如一张庞大的璇玑图,你可以像余英时那样找到“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两条经纬,可以像林语堂那样找到“飘逸与世故,闲适与谨饬,自在与拘束,放逸与守礼”的经纬,也可以找到儒与道,情与淫,真与幻,悲与喜,周到与冷漠,童贞赤子的痴与洞明世情的黠,大处的沉静与零碎的感动,等等等等,以及洁与浊。它的复杂难辩还不仅在其经纬细密,更在于被编织在这些经纬网中的所有人与事,量级等次重叠,相互循环说明,即使单是这些经纬也如草蛇灰线,而且往往于千里之外埋伏线。
发表文章1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12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