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7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常天乐)
一到广西,就到处向本地人打听过年有没有特别的食物。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就是猪鸡鸭鱼那些喽!”“那有没有只有你们广西人才会吃的年货呢?”短暂的沉默后,得到的反应也很类似:“你们那里过年吃粽子吗?”
忽然想起多年前,有一位老家广西的同事,过完年带了好些妈妈包的粽子给上海同事吃。吃惯了白米赤豆粽和酱油色肉粽的上海人,春节后拿到广西版的粽子不免觉得新奇,而且粽子个头也比平时吃惯的嘉兴粽子大很多,几个人才能分食一个。打开一吃,顿时被里面的绿豆栗子馅儿征服,纷纷央他再带一些来。那一年,若是办公室有一个各地年货比赛,这位广西同事的粽子一定会大获全胜。
广西春节吃粽子的传统,据说来自于壮族的习俗。在壮语中,“包粽子”的发音为“独逢”,与包襁褓的“独朋”相近。广西地区较为常见的年粽一般都做成两边略低,中间鼓起的方形粽子,可被视为象征孕妇的腹部。如果从农业的角度,西南一带盛产糯米,壮、彝、苗、侗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糯食文化,过节吃糯米做的粽子、年糕、糍粑等食物,就和主产小麦的北方过年要包饺子一样,实在是太天经地义不过了。更不用说汉语中“年粽年粽年年中”的好彩头了。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