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2-26·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23个字,产生3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葛维樱)
难得一见的暖阳下,王仁雄把最后一箱红色包装的花生举过头送上车,才回头看看一直在厂区里躲避各种来往运输车的我,问道:“你才说你是啥子记者?”我连忙说了。花生在中国人的年下是多重要,又好奇他家“老灶”煮出的花生,连罗江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说得自己都快没了底气,以为一定要被撵走了,他才抓掉脏脏的棉线手套说“我给你喊嘛”,轻轻按着一个巨大的触屏手机,唤自己的老板“来一哈儿”。
老板姚帅是第二代,“玛莎拉蒂”里一路叫着叔叔伯伯,再把我让进屋里,抓了一袋子花生拆了,又给我泡点普洱茶,说:“低附加值低利润。不是谦虚,还是我父亲配方调得好。”至于到底什么配方,我又只好回到老行家王仁雄这儿。他说:“好吃的花生就跟练出肌肉的胖子一样,不是减肥减成个瘦子。”
看样子姚帅的企业今年依然很不错。花生今年收成好,“随手田边一扒拉就一串”。王仁雄说。天府花生加工厂都在赚钱,而这味重要的小菜,已经把四川一个专门生产天府花生的小县城罗江变成了中国最大的花生加工地。从成都平原往四川盆地里近处的绵阳、德阳一带走,丘陵地越来越多,隆冬已至,年前工作的紧张感让高速公路车流增多。只要停车口临检,拉食品的货车尤其多,风尘仆仆又贴着各种食品厂赠送的福字。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