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天目笋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16分钟

207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210个字,产生4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迁竹)


( 杭州近江食品批发市场里,南来北往的笋干在这里聚散 )

上世纪80年代,天目山因为过度采笋,很多山都成了荒山头。再按照百年前的标准讲天目笋干,必是空谈,当年天目笋干不仅约束了产地,而是专指野生石竹竹笋所制“色如鹦哥绿”的青笋干,野生石竹若是所剩无几,我们这一代,就已然被剥夺了见识这种“清鲜盖世”食材的权利。抱着这种念头寻笋,想必也只是扑个空,落得满腹伤感。

按照老杭州人的说法,小时候听到街上传来“醒赶要夫要,醒赶”的叫卖声,便知是货郎来了,这吆喝通常带点临安口音,在弄堂里回荡起来颇有些余韵。挑上几根成色好的,有老根也不必在意,切下熬汤也能提个鲜味。几尺嫩尖,撕了与肉烧成一盆,也是老少咸宜。

这种故事听来比感叹美味流失要悦耳得多,天目山脉蔓延之处,这么多的竹乡,这么多的农户,笋干总是有的。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急功近利,人们也多少有了些返璞归真的想法,寻得好笋干,怎么吃?才是我所在意的。私以为笋干老鸭煲必不是它的最佳归属,咸肉也咸、笋干也咸,炖得老鸭是酥烂柔美了,这汤对于外地人却实难下咽,吃来不能馥郁满腔,总归称不上完美。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最想念的年货 | 2013

寻寻觅觅家宴味道

149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