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作者:朱伟

2018-02-26·阅读时长4分钟

47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47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伟)

“解”这个字,是角、刀、牛的组合,《说文解字》由此解释为判决的判,判是用刀分为两半。再看解字的字形,角为主,角的古字,是力与肉的组合,底下是肉,上面是力,是突出的欲望,底下的肉使了劲,就顶出了角。肉用力是因为不满现状,不满现状就要争斗,角就成为争斗工具。争斗前提是什么?孙子在《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说,通过角,才能知道有余或不足之处。曹操由此才注释说,角隐含着量的意思——头上长角,是为通过挑战,测试自己的能量。古人由此造解字,才要用刀割去角,使因为欲望凝聚的力松散、排解,回到肉本身。

《庄子·养身主》中以“庖丁解牛”来说养身,把“解”的意思延伸,把孙子的“虚实”形象化了。我读北宋大儒吕惠卿的《庄子义》,他解读说,庄子要通过这个故事,说“物以有而隔,道以虚而通”的道理——庖丁刚开始不知晓道为何物,看到的是牛这个整体,浑然无从下手,等到知道了道,就看到物作为形质,只要是有,之间必然有隔阂,这就是牛筋骨间的联接,通过这种关联才构成了牛这个物体。其实,在《周礼·考工记》中,物体关联处就称为“解”。而道是虚无,当庖丁体会到道,再抬头看浑然之物,其中关联就都显现出来,物体都变成结构通道,刀在骨节间游走,自然游刃有余。吕惠卿认为,庄子是用刀来说养身——庖丁所见是牛时,角力于牛,不免损坏了刀,这就是伤身。等到体会到道,自身与眼前之物以道相通,刀与隙就变成神遇,自然养身而不会伤身。

理解了这个”解”字,再来看《周易》中的解卦。解卦排在蹇卦后,蹇是跛,是行走困难,是个难卦。有难必有解,难是结,解是缓,缓是松,松就是散。请注意,松散的“松”在文字合并使用前本是“鬆”——头发散如松针,这是用松针来帮助体会松的字义。松树为什么在树林中被尊称为最高等级的“公”?公是正,正是无私,无私才能平分,松针就是平分的结果。松树的能量是松弛、松散的,枝干舒展,针叶蓬松,正是这种松散,才导致它四季常青,经冬不凋,饱经风霜不改其容。这恰是养身的另一种说法,仔细想,针叶科植物,松、柏、杉,无一不惧暑寒、旱湿,与天地共生,都高龄长寿。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美国文凭大调查

职业经理人的失信代价

214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