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3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陈晓)
( 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乘专机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机场,开始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 )
在中国,如果说能有一种方式最快捷,也最广泛地将时尚信息传达给大众,微博红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曾经有数位来自不同品牌欧洲总部的人说过,当他们就品牌本土宣传策略咨询中国的代理公司时,得到的答案都是“与微博红人紧密合作”。但在这块最具传播效果的领域,一向对本土品牌缺乏好脸色。虽然在过去20多年的服装工业化路上,中国已经诞生了十几万个大小不一的本土服装品牌,但它们被时尚界的成见和忽视打上了一块统一的标签。“以前我觉得中国设计师的衣服像装置艺术,有些比Lady Gaga还夸张。”一位时尚博主对本刊记者说,“我觉得本土的很多设计做得不够好,为什么要去评论他们?如果一定要评论,那可能就要骂他们了。”
2013年3月,因为彭丽媛的特殊身份,她第一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的一系列着装照片,在社会各界引起热议,可能给了中国服装业一个比较公平且难得的审视机会。中国是服装大国。“例外”的创始人毛继鸿说,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就知道,世界上每五件衣服就有一件是中国生产的。我们就此积累下大量的工业剩余,并在此基础上养育出了一批自己的品牌:它们有理想,并具备更中西合璧的设计语言,将东方的禅意,中国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相比国外大品牌上百年的积累时间,这些才生长20多年的企业,还很弱小。它们摸索出了自己的路,但还不具备引领时尚、改变中国人消费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没有注意到它们的成长。有购买力的富裕阶层,消费观还是受西方审美的引导,所以才会有中国人在海外抢购奢侈品排大队的新闻见诸报端。而大众更多还是在消费中国制造而非中国设计。彭丽媛这次亮相引起的热议,可以算是这些低调但有理想的品牌的一次厚积薄发,也是对中国社会一个广泛的到达和告知:中国有自己的服装,也有自己的设计。
但在获得这些本土品牌的过程中,我们丢失的也很多。当西方的高端时尚业希望从更神秘的东方寻找灵感时,他们所了解和可以运用的元素往往只剩下一些很浅表的符号。“我记得路易威登曾做过一个很好的中国文化秀,他们对中国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模特穿旗袍,他们觉得红色就代表东方,于是很多模特都有红唇、红指甲油。之前我跟一个国际时尚杂志合作,给我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头发,画上像中国古代后宫的那种妆容。”国际超模刘雯对本刊记者说。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83人
社会调查、徒步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