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80后”的新牌局

作者:宋晓军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6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79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宋晓军)


( 3月29日,金正恩指示朝鲜导弹部队严阵以待做好随时攻击的准备 )

4月5日是清明节,这天继朝鲜放了一系列“狠话”和美国一系列“调兵遣将”的动作后,本来形势已有所缓和。当天晚上我刚好在CCTV做有关朝鲜危机的节目,其间传来了一则“朝鲜不能保证驻朝外国使馆人员安全”的消息,于是一些编导、主持人几乎问的都是一个问题:会打起来吗?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简单地说:可能性很小,美国政治家也许正在捉摸朝鲜新“80后”领导人的“新牌局”呢。

《金正恩的平壤洗牌》是4月5日白天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学院“北纬30度”网站贴出的一篇分析文章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该网站是2013年以来很多西方及韩国媒体有关朝鲜核问题的新闻源头。文章通过2012年4月朝鲜中央政治局人员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新任朝鲜领导人未来的“治国方略”。这个作为实证“证据”的高层人员结构变化是:2012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19人,文官11人,军方8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2人,文官9人,军方3人。2013年4月,政治局委员17人,文官12人,军方5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5人,文官9人,军方6人。很显然,这个人员结构的变化与朝鲜新领导人提出来的“发展核武器与经济建设”并举的新治国方略是相配套的。但是文章最后的结论大致意思是,朝鲜又想发展核武器,又想发展经济,这本身就是一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悖论。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发展核武器受到贸易、金融制裁的情况下,实现其设想的资金从哪里来?

说到资金,就不能不提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前,在今年第七期《三联生活周刊》上我写过的一篇文章。在那篇题为《朝鲜“80后”的“靴子”》的文章结尾,我引用了国内“80后”军事迷们的观点。他们同样关心的是:一旦朝鲜真正拥有了可实战的核武器后,朝鲜“80后”领导人再进行“改革开放”的资金从哪里来?其实朝鲜“80后”领导人的这种从内至外的快节奏操作首先可能触及的就是美国的“红线”。这条“红线”就是美国“冷战”开始后在西太平洋建立的联盟体系,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全球防扩散机制。如果考察朝鲜与美国打交道的历史脉络,就会发现朝鲜前两代领导人在对外政策上基本都采用的是一个路数:首先是公开场合绝不能说软话;第二是有“小便宜”一定要占(比如俘虏间谍船、延坪岛炮击等);第三是绝不惹超出政权承受能力的“大麻烦”。按照这个“三原则”的路数,一旦朝鲜“80后”领导人察觉到美国真要对此做出实质性的反应时,他无疑就会收敛他近期进行的快节奏操作。但这次确实有些不一样。或者说,由于美国因财政危机造成的战略收缩和在中东的麻烦不断,让朝鲜的新领导人有了些“冲动”,使他试图通过快节奏的操作,一蹴而就地迫使美国与他完成“等价交换”以获取改革资金。但是从目前美国的反应上看,显然美国不可能接受朝鲜这种一厢情愿的“等价交换”。因为这不仅触及了上面提到的美国的“红线”,而且朝鲜这种快节奏的操作也会干扰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外交战略。但问题是,在朝鲜“80后”领导人的评估中,也许还没有达到出现“大麻烦”的程度。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茶之道

中国与日本:茶史、茶事与茶境

17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