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4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苗千)
走进位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查尔斯·狄更斯故居博物馆,里面正用旧时收音机的声调朗诵狄更斯的小说,正巧听到那句著名的开头:“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仔细想来,这句话用来描述粒子物理学的现状也是再贴切不过,这是个对于粒子物理学家来说最伟大的时代,但与此同时,粒子物理学也面临着更加扑朔迷离的未来,这可能会关系到人类对于物质本质的认识。
目前描述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已经基本完成,但是这个模型并没有囊括宇宙中所有的粒子和物理现象,显然人类还需要一个更为全面的框架来描述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超越标准模型的各种理论和数学模型让粒子物理学家有些无所适从——各种理论模型都希望从大型重子对撞机的对撞实验中找到支持自己的答案。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大的实验设备,他们以整个地球为实验室,试图寻找一种目前仅存在于理论中的奇异的基本粒子,这种基本粒子并不被包含在基本模型中,并且还有一个让人迷惑的名字——非粒子(unparticle)。人类一旦发现这种粒子,不但可以扩展对于基本粒子的认识,甚至可能重新思考对于物质本质的认识。
2007年,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霍华德·乔吉(Howard Georgi)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非粒子物理学》(Unparticle Physics),紧接着,他在《物理评论 B》(Physics Letters B)杂志又发表了一篇论文《另一个关于非粒子物理学的奇怪的事》(Another odd thing about unparticle physics)。霍华德·乔吉因为对于超对称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而享誉物理学界,他通过这两篇论文讨论一种在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粒子——非粒子。这种非粒子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基本粒子完全不同:它有些类似于没有静止质量的光子,具有标度变换下的不变性。简单说,就是这种粒子可能拥有不同的静止质量。因为在理论上非粒子与一般物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因此可能至今也没有被人类所探测到。由于乔吉在物理学界的极高声望,“非粒子物理学”迅速引起了粒子物理学界的关注。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989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