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7-06-22·阅读时长1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52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985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赴德国参加世界经济峰会,遇到了一个难题。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邀请他在5月8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一同拜访彼特堡(Bitburg)的“二战”阵亡士兵公墓,以此彰显战后的彼此谅解。问题在于:除了普通德国士兵,公墓里还同时埋葬着双手沾满犹太人鲜血的纳粹党卫军成员。时任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回忆,美国官员极力想使科尔放弃这个想法,但没有成功。相反,里根总统被科尔的坚决说服了。折中的办法是:5月4日这天,仪式进行了4分钟便草草结束。
科尔的这次冒险坚持源自于他重新定义德国的雄心。这种定义并不是为纳粹翻盘,而在于卸下战后德国的负罪包袱,为国家的未来找到新的出路。1984年1月25日,他在耶路撒冷对以色列国会发表讲话时提道:“首先要说明一点,我是希特勒之后的这代人中的第一位联邦总理。”他强调,这是“晚生的福分”——出生在纳粹时期,却“没有陷入罪孽”。这为科尔在德国历史中担当承上启下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1930年,科尔出生在路德维希港一个税务秘书之家。父亲约翰·卡斯帕尔·科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那个时代国家公职人员的典型代表。尽管这个中产之家的经济较为宽裕,但他给家人做出了为人的表率:量入为出,忘我地工作,忠于职守。孩子们只有在圣诞节和生日时才会有礼物。它们大都是些“实用的东西”,如袜子、衬衫和毛衣。父亲在1935年曾给科尔买来一辆自行车,但那是辆旧车,“仅花费了8马克”。这让科尔很早就学会“节制、理智地估计现实情形,接受限制,生活上不追求享受”。科尔很小就会在上学前一大早在莱因河里捞河虾,然后将其出售。他还把自己辛辛苦苦养的蚕茧按每公斤20马克的价格交售给“国家”。比这些教育更幸运的是,虽然路德维希港的纳粹势力很盛,但科尔的父母虔诚地信仰天主教,父亲在政府工作,看透了政府政策的表里不一,这些都将纳粹世界观阻挡在了这个小家庭之外。
科尔9岁这年,1939年8月31日晚上,也就是希特勒命令进攻波兰的当天,父亲被迫奔赴波兰战场,瞬间击碎了科尔平静的童年生活。14岁,战争结束的前一年,科尔迎回了因为心脏病发作而退出了国防军的父亲,但失去了18岁的哥哥伞兵瓦尔特·科尔。1945年,因为男农工的极度缺乏,15岁的中学生科尔不得不在饥荒中到农场谋生,挤牛奶、耙地、喂猪,为每月26个马克的工资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干活。
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男孩目睹家国如同时局中的一叶扁舟,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5年11月,科尔从农场重返校园。一天,在数学课上,老师奥托·施塔姆福特讲解着几何定理,发现科尔埋头在桌子上画画:一张数学稿纸上画着几个拿枪的人像,依次标着:希特勒、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旁边写有一行字:到底是谁把德国人从德国的土地上赶了出来?施塔姆福特并没有惩罚这个开小差的学生,却把他引到了自己家里,在那儿,施塔姆福特夫妇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小型的政治哲学研讨会。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团体的引导下,1946年,16岁的科尔作为第00246号成员加入了基督教民主联盟。17岁那年,他已经向同侪们宣布,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莱茵兰—法尔茨州州长。
这个年轻人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从此,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在为权力的登顶做准备。科尔到海德堡大学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有的放矢地选修那些对从政有益的课目,并开始关心裁军、缓和政策和德国史。1958年,他提交的博士论文题目是《1945年后法尔茨的政治发展和政党重建》。为完成论文,科尔翻阅了大量年鉴,并深入诺伊施塔特社民党区总部、基民盟区办事处、区政府查阅卷宗、记录和口头报告,这使他对当地政治生态有了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他的博士生导师瓦尔特·彼得·富克斯后来回忆说:“根据科尔的经历,我知道他读完博士学位后会进入政界,对此,他也毫不隐瞒。”
事实上,1955年,科尔已经被任命为基民盟莱茵兰—法尔茨州执委会委员。博士毕业后不久,他就成了州议会议员。议员的薪水微薄,不足以养家,为此,他先是在路德维希港一家铸铁厂任厂长助理,后来又到“莱法州化工联合会”任经济、税务政策专员,负责环保工作。科尔的吃苦耐劳有目共睹:为了同时完成联合会的工作和党务、议会工作,他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
明确的目标和勤勉的工作让科尔的每一步都走得又快又稳。1949年,73岁的阿登纳当选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时,19岁的科尔曾在海德堡宫作为选民发言人发言。阿登纳给科尔留下的唯一印象是:“很老”,“太老了”。那以后,年轻的科尔在政治阶梯上青云直上,他在他任过的每一个职务上几乎都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代名词。1964年,《法兰克福汇报》敏锐地写道,“整个年轻的一代”都站在科尔一边,“将他视为是一种政治舞台上的年轻英雄,在这个舞台上,老一代人简直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统治了15年之久”。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