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闫沛东的三重世界

作者:杨璐

2018-02-25·阅读时长14分钟

63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38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杨璐)


( 闫沛东 )

农民胡泽军

12月16日星期五,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宜嫁娶。在去胡泽军的老家河北省任县天口乡于盟庄村时,我们遭遇了罕见的乡镇大堵车,好几拨几十米长的迎亲队伍、搭在路边唱歌的舞台和长途大货车把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于盟庄村也在办喜事,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中西合璧的乐队,穿统一红色长棉袄的妇女是全套军乐队的装备,后面跟着的拿着唢呐、穿黑色棉袄的中老年男子队伍。乐队过后就是挂着红色和粉色巨大纸花的迎亲车队,前面是轿车,后面依次是面包车、农用车和大巴,排了一条巷子。“胡泽军连娶媳妇都没在村里办事儿。”于盟庄村的村支书吴勤周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胡泽军身上发生的一件值得议论的大事儿。

于盟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农村,有3470人,5000多亩地。吴勤周告诉本刊记者,这里原来是一片湖泊,祖辈们都以打鱼维生,后来湖泊变成陆地就种上了麦子、玉米、棉花,除了本地人,村民分别从山东和山西迁来,形成了达、吴、陈、胡四个大姓。在吴勤周之前,村里许多年没有领导班子,因为最大的达姓从“文革”开始就分成了两派,互相都不同意对方的人选。胡泽军家虽然属于四个大姓之一,但在村里却势力单薄。吴勤周说,别人都是弟兄们一串儿,他家查到他爷爷那辈就没有堂兄堂弟,自己一支。“我们村办喜事都在家里吃饭,同村的乡亲和本家都要来帮忙招待女方的客人、做饭、洗碗,红包是一方面,互相帮忙才能把事情办起来。胡泽军家好像没有给谁家帮过忙,时间长了也就没人请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他没在村里办喜事。可是其他人即便在外面结婚的,也会回来办一场,这是村里的传统。”吴勤周说。

文章作者

杨璐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889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的2011

9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