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恺
2018-02-25·阅读时长2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16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恺)
( 于建嵘 )
于建嵘对于自己在微博上发起的每一次活动的时间都印象深刻:2011年1月15日,随手拍照解救流浪儿童;5月3日,随手送书下乡;12月5日,随手解救流浪人群。“随手”这个词里面,是他对网络人群的行动力的分析:有善念;可未必愿意多花力气;不需要组织;成型后却有极大力量。他制定了系列规则,将自己的“随手”活动进一步发扬,目前已经成立了庞大的“随手公益基金会”。
他是正在变动的时代出现的新类型人物。是学者,但更像社会活动家;替信访人群说话,可又随时出现在高官的讲堂上;上一分钟还在微博上温文尔雅地讲述温情行动,可又能转眼变色,用一种骁勇语态和无赖语言,去斥骂他的对手。
“千万别把我当人物。”他告诉我。在微博上下,靠这种态度他赢得了大批追随者。不过这点对于他并不是意料之外的胜利,在现实中,他也能上下打通,游走在各个阶层之间。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