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2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3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石鸣)
(
邢益勋 )
邢益勋今年71岁了,却仍然精神矍铄,在采访开始前,他告诉我们,他之前是拒绝与记者讨论《权与法》这个戏的。几年前,当时在上海戏剧学院比他高一届的一个学长找到他,想约他到电视台聊聊这个戏,他不去,因为“没有用”。“我当年的理想主义,如今已经彻底被现实变成悲观主义了。”他感叹道。
《权与法》作为建国30周年献礼剧目,上演于1979年9月,首演即引起了巨大轰动。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批探索剧目中,它是唯一一个探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问题的话剧。故事描述了某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副书记之间的一场斗争,后者倚仗自己在革命中立下的战功和与前者的亲戚关系,贪污救灾款,威胁检举他的群众,玩弄手中权力,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最终被正义制服。“到底是权大还是法大?我们国家到底还有没有王法?我们反思‘文革’,10年动乱最重要的表现不就是无法无天吗?这就是我们创作这出戏的初衷。”邢益勋回忆道。
剧本当时一共改了5稿,标题也一变再变,最后才定为《权与法》。邢益勋说,剧名一出来,他当时所在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上下下都不同意,认为“这不是一出文艺戏的名字,而是社论、政论的题目”。他却很坚持:“我就是要这个名字,要直奔主题、一针见血地做社会发言。以权代法,这就是‘文革’本质层面上的问题。”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