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06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伟)
今年3月,41岁的徐明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时隔4个月后,7月26日另一位出自大连的重要人物薄谷开来被提起公诉,她涉嫌与另一被告张晓军共同投毒杀害英国人尼尔·伍德。
徐明究竟与官员和政治有怎样的联系,目前还没有清晰的事实。但如果重新回溯徐明的经历与他的生意,则有助于观察商人与官员之间的生态关系。就像徐明所说的,他需要承担政策的风险。那么,他为何要承担政策风险?又要承担哪些政策风险?政治资源与商业资本之间又呈现了一种怎样的“拉锯”关系?
1991年,20岁的徐明离开老家庄河前往大连创业。他当时心目中的偶像是比尔·盖茨。但徐明的轨迹却并没有走向“数字英雄”。他在大连开始卖对虾,利用政策的空当,出口熟虾规避了许可证的限制。在积累了第一笔资本后,又利用城市改造的机会,接下了市政工程,成为挖土的工头。随后,在中国建材行业变革的前夜,压上全部身家买入12条塑钢型材生产线,迅速成为“塑钢之王”。
发表文章2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53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