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7-06-19·阅读时长3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052个字,产生5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流浪的珍宝
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即将结束在故宫3个月的展期。展览的开启和落幕本来是一件稀松寻常的事,但这一次,落幕日的逼近却让一些人感到日益焦虑。根据原计划,6月17日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结束后,这些阿富汗珍宝的下一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但芝加哥大学意外取消了展览安排,这意味着,这231件(套)阿富汗文物将在7月中旬送还阿富汗。
这是东京艺术大学特任教授井上隆史不愿看到的安排。井上隆史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日本NHK电视台从事历史节目制作,从此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迹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和感情。他告诉我,2002年4月底到5月,他曾与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法籍阿富汗考古学家塔赫兹(Zemaryalai Tarzi),以及曾在阿富汗参与发掘希腊化古城阿伊哈努姆遗址(Ai-Khanoum)的法国考古学家保罗·贝纳德(Paul Bernard)一道到访阿富汗。井上隆史“亲眼看见了许多被塔利班毁坏殆尽、变为碎片的佛像”,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陈列有大批佛教壁画和希腊风格造像的二楼展览室几乎片瓦无存,只剩下几根柱子”,“这实在是一场文化财富遭遇凌辱的悲剧”。一行众人,“为之悲鸣、泪流满面”。
井上隆史不得不考虑悲剧重演的可能。过去这些年,在叙利亚,“伊斯兰国”彻底摧毁了帕尔米拉古城遗址,在伊拉克,对文物的洗劫再三发生。阿富汗的情况也并不令人放心。2015年末,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附近还发生过火箭弹袭击事件。就在上个月,5月31日,首都喀布尔刚刚发生过大规模自杀式爆炸袭击,死伤超过了500人。
井上隆史收到了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米(Mohammad Fahim Rahimi)委托信。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授权他作为中间机构,讨论评估该展览在中国继续开展的可能性。总之,文物不能归乡。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26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