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6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孟静)
30岁时,陆毅休息了一年。复出后接的戏都颇厚重——《大槐树》、《苏东坡》、《三国》、《夜幕下的哈尔滨》、《家》,很多是他过去最厌倦的古装戏——由于演《少年包青天》时一个月每天只睡一小时累吐过,他曾经对此心有余悸,“忽然特别喜欢这种有厚重感的戏,以前累怕了”。而这两年他没有休息过,却“保持着很高的创作热情”。这种热情源于他曾经想努力而无从努力,如今有了努力的平台。
29岁时,陆毅出了第二本写真集。第一本就真的只是照片,第二本里有一些他写的文字,那是他“拼了命才回忆起来的”。采访陆毅的人大概都有共同的感慨:他的经历太平顺了,用词太过实在,即使有起伏他也很难或是不愿表达出来。但他的性格又很像小孩子,喜欢看《鬼吹灯》,会讲着讲着绷不住笑起来,笑点很低。那本写真集里,他控诉“20多年的好人意味着什么?又有谁知道我心中的负累呢?”书的小标题就是“我不是阳光男孩”。《永不瞑目》之后,他一直没有可以超越从前的作品,眼看30岁将至,他突然不管不顾阳光健康的形象,在接受采访时说:“30岁那年,我什么都没干,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总结从前,规划以后。天天打电玩、酗酒,不省人事的时候甚至还自残,我拿烟缸砸自己的头,还在身上划了一道道的伤痕,这些伤痕现在还能清晰地看见。”我刚一提这茬儿,他就“呵呵”地笑:“我是打过电玩,酗酒也有过,我爱热闹,爱和朋友喝酒,但自残是文字上的夸张。说烟缸砸头是吓唬,那是我的一种状态,但我又没有明显的行动表现出来,我想让大家理解我。”可为什么要说出这样夸张的话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呢?“我可以写得生活很美好,可那样特别假,不是我当时真实的心态。公众人物,多多少少有演绎成分,我会配合这种演绎。”他毫不避讳夸张是演员的天性。
也许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出第二张唱片时,台湾的唱片公司认为他的形象、戏路都注定了他要唱情歌,然而,“生活中我是个我心狂野的人,听歌喜欢英伦风格、摇滚,开的车要最阳刚的那种”。公司不能理解他,他也不理解公司,最后坚持找张亚东等一帮内地音乐人做了一张英式摇滚风格的唱片,直到现在他也再没出过唱片,“我是个非常固执的人,软硬我都不吃,没有办法让我屈服”。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