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晶晶
2018-02-2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73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李晶晶)
( 明17 世纪 局部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
不来梅,1922年4月28日
“我所乘坐的‘普法茨号’货运蒸汽轮船上只搭载了5名乘客。人生祸福相依,至少不用像回来的时候那样,和拥挤的乘客分享船舱了。”欧根·穆勒凯泽(F.M.Eugen Müller-Kaiser,1890~ 1962)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描述他从德国返回中国的旅程。
欧根·穆勒凯泽,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尼尔廷根(Nürtingen)。1911年他作为不来梅(Bremen)进出口贸易公司美最时洋行(Melchers&Co)中国区负责人被派驻当时重要港口城市——天津。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此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之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