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欧美的中国玉器

作者:李晶晶

2018-02-25·阅读时长8分钟

51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05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8世纪青白玉雕鸳鸯 )

英国人伯纳德·桑利(Bernard Sunley)收藏了一对玉鸳鸯,其中一只身上刻有各种花卉,鸳鸯回头衔有一只如意,底部脚蹼雕刻得细致入微;另一只鸳鸯身边紧挨着一只小鸳鸯,母子情深。自古以来,鸳鸯在中国都代表着美好忠贞的爱情,这似乎也是桑利夫妇爱情的真实写照。

伯纳德·桑利(1910~1964)是一位玉器收藏家。他出身于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年轻的时候白手起家。在上世纪30年代末,拥有并经营多家房地产与土木工程的公司。1939至1945年,他成为一名政府承包者,建造了100多个专为轰炸机与战斗机起降的机场,这些机场属于当时英国最大的公共工程之一。1940年,桑利与约翰·布莱克伍德(John Blackwood)和尼尔·霍奇(Niall Hodge)合伙,获得了从美国进口土方工程设备的特权,至“二战”结束前,他在自己经营的领域已颇具垄断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设备批发商,也因此成为一位传奇的企业家。

事实上,桑利在英国战后重建工作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把资金重新投资在土地上,成为新兴的地产商,这些股份最终归入Bernard Sunley投资信托公司。之后,桑利夫妇在1960年成立了Bernard Sunley慈善基金,为很多机构提供了援助,如圣保罗大教堂、牛津大学和哈罗学校等。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丁丁的世界

从比利时漫画到好莱坞电影

9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