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公德的心理学和经济学:良心的成本,善行的代价

作者:马家辉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80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91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佛山“见死不救”事件过后,地方政府说要召开“公德座谈会”,群集探讨如何提高市民的道德情操云云。

乐观其成,但希望探讨来探讨去的结论不再只是“请各单位加强公德教育,透过演讲、教学、征文等等活动,强力提升和贯彻道德守则,让大家有爱心、有善心”之类,因为若仍依袭此等旧模式、旧方法,再座谈100遍,再演讲或教学或征文1000遍,恐必仍无济于事。

谈论公德和道德,如果永远从“如何提升公德和道德”的角度出发,甚难有效。因为,见义勇为或见死必救其实并不是一桩太难做或难懂的事情,先别说什么“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即使仅在学校读过几年书,从课本或老师的口里,早已知道见义勇为或见死必救的重要性;就算是文盲,就算完全没上学,亦必能透过电视或电影或报纸知道见义勇为或见死必救的急切性。所以,座谈或演讲或教学或征文充其量只能强化公德和道德概念,绝对没法改善对公德和道德的行动实践。概念和实践,毕竟只是两回事。

文章作者

马家辉

发表文章17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92人

作家、社会学博士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丁丁的世界

从比利时漫画到好莱坞电影

9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