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8-02-25·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3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美国驻菲律宾北部的克拉克和苏比克军事基地的士兵与当地居民(摄于1987年)。至1992年底,美军从菲律宾全部撤出 )
“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仍处于过渡时期,我们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挑战,美国政坛上有些人叫我们不要重新部署,而是掉头回家。他们寻求减少我们的国外参与,主张优先解决紧迫的国内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近日出版的《外交政策》杂志11月刊发表了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她这样评论自己听到的异议,“这些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受到误导的。那些说我们不能再继续参与全球事务的人完全是本末倒置——不参与的后果远非我们所能承受。”她说,“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
这样的外交政策对希拉里来说并不陌生。1992年,克林顿在“冷战”后的第一次总统选举中获胜后,7月就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发表政策演说,宣布“现在是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时候了”。当时的美国同样处于经济泥潭中,美国佩特森经济研究学会访问学者艾伦·弗罗斯特曾在1977~1981年担任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于1993~1995年担任美国贸易代表。他告诉本刊记者:“在1992年的选举中,美国经济是克林顿总统竞选时的核心问题。他积极推动地区与全球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利用亚太地区经济的超高速发展动力也就成为他特别迫切的首要任务。”
亚太地区的价值由此被重新认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各国在1991~1994年世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年均7.7%的经济增长,大大超过了同期发展中国家年均4%和发达国家年均3%的增长水平。20世纪60年代初,亚太地区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只有21%,到90年代已达40%。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6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