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6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进入6月中旬以来,国内银行间市场爆发出史上罕见的流动性危机,各大银行一夜之间陷入钱荒,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一度飙升至30%以上,银行间市场似乎摇身一变成为高利贷市场。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充分揭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我国广义货币M2已经高达100万亿的背景下,国内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但即便如此,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已经让规模庞大的银行们置身风险之中,如果将来真的出现资产泡沫破灭甚至经济危机,银行的应对能力可想而知。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带来新兴市场的资金大撤退,银行在6月份面临季末大考,前期大量的理财产品集中到期等等,都是引发此次银行钱荒的因素,不过真正引人关注的是央行在这场风波中的态度。按照以往的传统,金融体系出现流动性危机,央行总是会通过各种手段注入流动性来缓解危机,央行也因此被业内人士冠以“央妈”之称,而这一次,“央妈”罕见地表现出了铁血一面,任由钱荒风波如何升级,央行始终没有向市场注入一分钱的流动性,相反,央行甚至继续发行央票,稳步向市场回收流动性,逼迫商业银行减轻杠杆,避免更大的金融风险。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9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