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今年以来,每隔一两个月,大连、烟台间海底隧道的消息就会出现在报端,持续发酵着公众的关注度。最近的消息是隧道的规划已经上报到国务院,等待批复。自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京沪高铁,也只有如此等级的工程足以刺激公众的神经。以中国地理环境之复杂,天然地蕴藏着人类可以改天换地的大工程奇迹,可当渤海湾这样的内海都被地方政府立项后,恰恰说明大项目的边际效用递减到了零,甚至副效益了。
沿海的城市之间,轮船曾经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但现在已经很少有海滨城市间开通客运航班。大连和烟台、天津间的轮渡是为数不多的残存客运航线,原因就在于渤海湾的内海结构把辽东、山东两个半岛和大陆“孤立”开来,还留给海运一线生机。从烟台坐船到大连全程180公里,耗时6小时,若走陆路需要绕行近2000公里,走一个“C”形大圈,以现有普通火车的时速就是近20个小时。当然这种情况下两城之间最经济的旅行方式是水路,以至于铁路系统根本没有开通烟台、大连间的客运列车,市场全部让位于海运。货运方面两城间则运营着国内除海南外第二个火车轮渡,胶东和辽东半岛的货物得以通过海上相互运输。
要建海底隧道,工程的倡导者最需说服公众的是工程的收益和成本的比例。于是有了这样一组数字:烟大铁路轮渡设计未来最大能力为日运50列火车和2500辆汽车,加上其他烟大线上客货轮汽车轮渡,日运汽车不超过1万辆,而目前海峡南北之间的潜在汽车日流量至少在3万~4万辆之间,预计到2015年超过10万辆。并且,若以渤海海峡两地日均通过3万辆汽车来计算,如果每车节约500公里,那么一年即可节约100余万吨燃油,相当于9亿元。更有甚者,有人呼吁建设跨海大通道是国家交通网的需要,是渤海湾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有了这条海底隧道,未来东部地区将形成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连接十几个省份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