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上限与下限

作者:谢九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4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39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要求,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的上限和下限,立即引发市场的无限遐想。7月17日,李克强对此做出更加明确的阐述,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应该说,中国经济上限和下限这样的提法并不让人意外,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上限和下限的具体底线在哪里。如果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的下限应该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而上限应该是将通货膨胀水平控制在3.5%以内。

不过,如果考虑到新一届政府对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表现出来的决心,以及对经济放缓容忍度的提高,中国经济的下限应该低于7.5%这一官方公开水平。在7月份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峰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回答中国政府能够接受的经济增速底线提问时曾经表示,6.5%或7%的增长都不会成为大问题。这一度让外界认为6.5%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底线,不过,官方媒体随后还是将增长预期的表述调整为和《政府工作报告》相符。如果综合考虑经济转型和就业稳定之间的平衡,今年经济增长的下限定为7%的概率应该较大,如果还是固守7.5%的增长水平,很有可能在增速下滑时再次匆忙出台刺激政策,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如果突然将增长下限下调太多,虽然长期看有助于中国经济尽快摆脱旧有增长模式,加速转型,但是短期内将对就业市场带来较大冲击,甚至可能影响中国社会稳定。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限将会逐渐下移,到时候6.5%或许将成为可以接受的增长下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9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安倍能改变什么

日本的强国企图与历史现实

10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