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7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9年5月21日 ,170“兰州号”导弹驱逐舰在中国南海某海域进行编队远航训练 )
7月31日,国内媒体头版都刊登了中央政治局前一天下午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的消息。对此,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海外媒体,都直接联想到了几天前中国海军刚刚完成的两次穿越第一岛链围绕日本列岛航行一周的行动。同时,一些媒体还将中国已经建造了第一艘国产航母模拟舱段的消息做了辅助性报道。对于媒体上的这些报道,国内的一些资深军事迷,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关于最高领导层讨论“海洋强国”一事,一些军事迷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63年来一个逻辑上的必然。他们认为,从1949至1979年的第一个30年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而言,是“确保生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军队从东北方向到西南方向,打了朝鲜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中苏边境反击战和中越边境反击战。因此这个“时期”是显示国家抵御外来入侵的意志。从1979至2009年第二个30年,应该被认为是“维护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本应该处理两岸统一、周边的海洋权益和岛屿主权等一系列问题,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受干扰。但这个时期由于资源分配的偏差,使得“发展”的力度大大超过了“维护”的力度,致使“南海问题”、“台海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反过来干扰了发展。对于此点,中国与韩国、朝鲜的巨大贸易逆差,以及中国大陆与东盟巨大的贸易增幅,就是佐证。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家本应进入第三个时期——“调整秩序”时期。但由于在前一个时期“维护”与“发展”的失衡,只能一边“补”前一个时期的“课”,一边进入参与调整世界秩序的新时期。这种“二合一”的聚焦点,正是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真正的背景。
对于补“维护发展”的“课”与“调整秩序”并举的具体措施,一些军事迷认为应该尽快加大力度发展海军。他们认为,相对陆军而言,海军是一个更强调技术和财力投入的兵种。水兵、军官、士官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有效作战。而这种配合对每个人都提出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准要求。以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人口素质以及工业能力而言,正是发展海军的大好时机。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