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部戏和一个村庄

作者:贾冬婷

2018-02-25·阅读时长12分钟

53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10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安徽祁门县马山村村民津津有味地在祠堂看戏 )

农民演员

本刊记者来到牯牛降脚下的安徽祁门县历溪村,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除了农历二月的采茶季,就属现在最忙。满眼金黄的稻谷,有的稻秆已经一捆捆码好立起,甚至已经焚烧过一遍地,准备种油菜了,四处弥散着一种火烤的香味。我们在田里找到正忙着收豆角的王秋来。因为两年前召集村里的几个老年农民恢复了目连戏,72岁的他去年顺理成章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目连戏搬演自佛经故事“目连救母”,是一种“民众戏剧”。明中后期改变目连戏本的郑之珍正是本地人,他将故事背景放在不远处的怀砂村,戏本中所宣扬的儒释道三教教义更暗合了徽州的程朱理学文化基础。王秋来告诉我们,以前整个村庄都是戏台,台下看戏的随时被拉上台唱戏。演员常在村口的古樟树下化妆,再到古树林旁的嚎啕殿去杀鸡接五猖神,祭拜戏神。村内靠河边一块平阔的空地,曾是专门演戏的“戏坦”。太平天国期间,在戏坦上砍下了两颗人头,从此戏坦上再没有演过戏了。顺势而为的戏台有通往牯牛降的崎岖山路和连绵的树林,恰如目连去往西天途中妖魔兴风作浪的险途。

文章作者

贾冬婷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疯狂的礼品

中国最隐秘的人际网络

9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