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57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中国首艘军民两用客滚船——“渤海翠珠号” )
2012年8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我在央视做一档美国国务卿访问亚洲六国的节目。见到编导后彼此默契地一笑,接着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了节目的指向——又是“围堵”中国。做完节目回来后上网看见了美国《连线》网站刚刚发的一篇对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表示担忧的文章,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天前晚上的朋友聚会上,我根据军事迷在网上发明的两个新名词做的一个有意思的测试。这两个词一个是“突围党”,一个是“大棋党”。
军事专栏作家贝克胡森(Robert Beckhusen)8月31日在《连线》网站上发表文章,开篇就用了CCTV新闻在8月9日的一则有关中国首艘军民两用客滚船——“渤海翠珠号”投入运营的新闻。由于新闻的画面上是军人和装甲车及军用物资,他在文章中担心这艘排水量3.6万吨、能够输送2000名军事人员和300辆汽车的客滚船投入运营,是中国军力在远洋投送和作战上悄悄超越美国的一个重要信号。他的根据是在网站中给出了两个链接:一个是美国国会8月10日发表长达95页有关美国如何应对中国现代化的报告,一个是2009年7月美国智囊公司给美国交通运输部和海事局撰写的一份长达96页的海上安全计划评估报告。很显然,贝克胡森在对两份长达近百页的报告认真研读后,认为中国海军以自己的方式走向远洋的战略是不容忽视的。实际上,贝克胡森的观点,并没有被善于算账、看图表的美国军方专家和政治家所忽略。正如美国最近连续出台的一系列专业战略、军事报告以及一些实际举措所显示的那样,与其说美国拉上日本、澳大利亚是在“围堵”中国,还不如用美国人的话说是在寻求在西太平洋的力量“再平衡”。支撑这一结论的根据,显然是基于未来10年中国的军费开支会持续上升,而美日的军费只会持续下降的评估。
但有意思的是,国内很多媒体像是将1840年以来的所谓“围堵”记忆都搜集在了一起,对于美国重返亚洲的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演习、调兵等动作,都预先设定为是在为再次“围堵”中国做准备。这样,一直跟着这些媒体感觉走的人,就在网上被称为“突围党”。就军事迷的观点而言,“突围党”的军事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往往把“突围”的希望寄托在航母、可以打航母的“东风-21D”和据称可以携带10个分导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上。而美日等保守派媒体出于种种原因偏偏还不断地将这些武器作为“新闻原料”提供给国内媒体,于是似乎就给“突围党”提供了某种“降魔神杖”的感觉。相比起“突围党”,所谓“大棋党”的知识结构和视野都宽一些(“大棋党”的出处是因为某次会议上一位学者的一句“中央正在下一盘大棋”的话)。资深一点儿的“大棋党”掌握的资料与看问题的角度,跟《连线》的军事专栏作家贝克胡森很相似。因此,只要是“大棋党”在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比较深入和广泛。除了计算未来10年后双方战术武器的数量及所能实现的打击半径外,还会谈到这些武器对GPS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依赖程度以及双方的反卫星能力的发展等方方面面。当然,由于所从事的本职专业不同,还会涉及政治、经济、产业、金融、科技等层面。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