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1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徐展堂 )
我和徐展堂先生认识显然是因为收藏。当年徐先生是藏界叱咤风云的大腕,出手很重。在上世纪80年代国人还不知收藏乐趣之时,香港拍卖大都是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想要的东西基本上没中国人插手的份。我那时年轻,人穷志短,只能站在拍卖场上作壁上观。一次在与日本人竞拍一件瓷器时,徐先生的坚定使价格扶摇直上,当最终价格突破千万而落槌时,满场掌声雷动,徐展堂先生因此获得“抗日英雄”的雅号。回顾这一幕,我仍不免激动,但徐先生此时已驾鹤西归。
徐先生年长我14岁,我三十几岁时他已近50岁了,初次见面时我还是明显感到年龄差的压力。尤其那时改革开放时间不久,内地与香港的差距明显,我去香港住宿吃饭都要算计,徐先生却已是富甲一方的富翁、国际知名的大收藏家了。他不知怎么听说的我,托荷里活道的古董商约我见一面,在一个微风和煦的春天上午,我被朋友领进了徐先生在香港公司的办公室,他一见我就笑逐颜开,令我在紧张中放松。
后面的事就是聊天,话题当然是中国文物。我是个能说的人,一遇知己就滔滔不绝,拦都拦不住。那天很快就到午饭时分,徐先生告诉我已订好房间,设“便宴”招待我。那顿饭吃的什么我一丁点儿都回忆不起来,甚至连哪家餐厅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我们边走边说,上电梯,在嘈杂的餐厅大堂中穿越,沉浸在“知音得觅,相见恨晚”的快乐之中。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1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