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减产变增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1分钟

370人看过
日前,一家主流媒体刊登了某地宣传部的一篇新闻稿,称当地今年夏粮又是大丰收,比去年增产26%,主要是今年夏粮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5万多亩。

日前,一家主流媒体刊登了某地宣传部的一篇新闻稿,称当地今年夏粮又是大丰收,比去年增产26%,主要是今年夏粮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5万多亩。实际上,当地人都知道这是一条假新闻。因为当地许多田地已经荒芜了多年,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几乎没有青壮年在家种田,少数在家种田的农民也是两季改一季,一季种口粮,粮食是年年减产。许多农民也是到市场上买米吃。

新闻登出次日,笔者碰到一位在农业部门工作的领导,他告诉笔者,其实,当地今年的粮食产量应该是减产20%以上。笔者问:既然你们知道是假新闻,为什么不指出来,不批评呢?他的回答让笔者感到痛心和无语。他说,大家都不愿意说破这个事实,因为国家的好多补贴都是按种植面积给的,比如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等,都是按亩数补。如果我们把种植面积报少了,国家的补贴就会减少,地区就要吃亏,农民也要吃亏,所以在对外报道、向上报表时,还是要夸大些。这样昧着良心的做法,却让国家误判粮食生产形势,危害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有13亿人口,每天都要消耗山一样的粮食,如果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不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是幻想着从国际市场买到,那现在笑脸相迎、争相出口的国家,恐怕就会换一副面孔了。

记得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而当下的现实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农民抛荒不种、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十分突出。就是在家种田的,也基本上没有50岁以下的农民。而且商品率不高,好多粮食产区收购量逐年下降。而各地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可耕地面积逐年递减,我担心18亿亩耕地的红线恐怕只在纸上守护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地方利益,把减产说成增产,把缩小的种植面积说成扩大,让国家有关部门产生错觉,不能及时采取得力措施扭转粮食生产局面。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深入到基层,到农村去,到粮食主产区认真做些调查核实,以便得出正确结论,采取正确的措施。

(文 / 张剑虹)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传说中的水浒

梁山泊民间想象与演义

16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