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巴林什叶派革命,果真“败局命定”?

作者:俞力莎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4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9月9日,巴林街头大规模示威游行 )

9月9日,巴林再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早在2月,什叶派穆斯林就持续举行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要求逊尼派王室和政府推行改革,给予什叶派平等参政和管理国家的权利。3月,哈马德国王请求沙特阿拉伯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出兵稳定了局势。纽约理工大学巴林校区的专家玛格达莱娜·克罗拉克(Magdalena Karolak)告诉本刊记者:“3月17日以后,巴林的革命成了‘败局命定’。”

“全国政治对话的失败引发了新的示威活动。”伊朗塔比亚特·莫达拉斯大学地缘政治学教授、伦敦乌罗舍维奇研究基金会主席皮罗茨·莫伊塔德-扎德(Pirouz Mojtahed-Zadeh)告诉本刊记者。7月初,由哈马德倡议的全国政治对话拉开帷幕。但十几天后,巴林最大什叶派反对党维法格党就以政府没有诚意为由退出了对话,并继续领导反政府示威游行。皮罗茨说:“这是因为人们对哈里发统治者们缺乏信任。巴林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政治裂痕与不信任早已有之,根本上是基于种族和部族差别的地缘政治背景,以及自1895年开始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暴行的示威活动的历史背景。”与其他发生革命的阿拉伯国家不同,巴林最大的问题是,占人口60%~70%的什叶派穆斯林受到逊尼派哈里发王朝的统治。

“最新的示威活动和2月14日的革命运动都源于1975年第一届议会解散后反对派提出的要求,它们是在1994至1998年、2003至2010年撼动巴林的骚乱风潮的延续。在这种对政治改革不断的追求中,反对派要求建立一个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哈马德国王在2002年引入的政治自由化改革没能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克罗拉克说,“在这次的全国政治对话中,反对派一开始就只分到了极少的名额,而且在对话中达成的协议不具有约束性,根本无法保障它们会得以执行。”

文章作者

俞力莎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36人

中读内容总监,为各位中读er服务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传说中的水浒

梁山泊民间想象与演义

16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