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德国GDP增长率 )
欧洲债务危机弥漫,西方五大央行虽联手救市,但危急时刻,欧元债券曾被提上日程,其含义是以德法的财政为危机国的债务提供担保。德国,这个以“经济节制主义”获得成功的国家,却被广泛冀望着要为奢侈致贫国背书。这点,似乎和中国人用血汗钱买美债没什么区别。
一年前,全球贸易逆差国曾有过一次对顺差国的大批判。当时的法国财长拉加德率先向德国发难,指责德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侵害了邻国的竞争力,德国的贸易模式对整个欧元区而言不可持续。她敦促德国应当考虑提高工资、增加消费,让民众更好地享受生活。随后,这种针对贸易顺差国的批评在希腊、英国和美国媒体上“全面开花”。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撰文《中德联手削弱世界经济》,他创造出“中德国”的概念,声称“一旦顺差国的客户破产,‘中德国’对出口顺差的依赖,必定会令它们自食其果”。想不到,仅仅一年以后,这个制造了太多汽车的国家,就被制造太多债务的国家要求去做举债担保人了。真不知道这个靠省吃俭用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的国民做何感想。
对德国的指摘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尽管德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但它并没有发挥欧洲经济火车头的作用。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德国的国内消费从十几年前就陷入增长停滞。其中,零售业从1998年起就一直停滞不前,零售业最糟糕的统计数据来自今年5月,而这时的德国正处于经济全速发展时期。消费增长停滞的原因是工资增长的停滞,德国的实际工资至今仍停留在1991年的水平。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经济,尽管在欧洲成为范例,但大多数德国人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8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