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扬州、苏州评话里的水浒:肖像和人性

作者:王恺

2018-02-25·阅读时长17分钟

62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628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清代张琳绘工笔重彩《水浒人物图传》——公孙胜 )

扬州评话:武松为大

王少堂的“武松打虎”足足讲了4万多字,最夸张的段落是这样的:此时此刻,这只老虎已经饿了6天了,看到这个大汉来了,老虎高兴啊,高兴成什么样子?就像个6天没吃饭的人看到一只刚出笼的蟹黄汤包。讲到这里,听众们笑起来了,都是扬州人,知道刚出笼的蟹黄汤包的诱人。

王少堂且不讲老虎,串到蟹黄汤包上,说起了汤包的典故,没有油,可是烫啊,能烫到人的屁股。下面人好奇了,还能烫到屁股?王少堂就说,扑上去的人吃了一口啊,烫啊;旁边人说快吐出来,舍不得;香,太好吃了;剩下的一半更舍不得丢下,举在手里,结果滚热的汤顺着手流啊,一直流到屁股上。这是典型的扬州评话的闲笔,打虎一段之所有能讲这么长,就因为闲笔俯拾即是。不过即使是闲笔,也是有作用的,善于联想的听客已经明白,武松就像那个烫了人的包子,老虎注定是要吃亏的了。

文章作者

王恺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传说中的水浒

梁山泊民间想象与演义

16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