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2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死亡》 )
普利策奖得主亨利·艾伦写道:“来世不存在的证据是,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没有从他的来世给我们送来他写的专栏、随笔、书籍,他的观感和论辩。最为接近希钦斯来世的文字的,是104页的《死亡》。”
该书的后记是希钦斯的遗孀卡罗尔·布鲁写的《遗言》,文章非常感人:“那是纽约初夏的一个寻常的夜晚。那一天是2010年6月8日。我在东93街以最快的速度飞奔,看到穿着白西装的他,我充满了快乐和兴奋。他光彩夺目。他也来日无多,虽然我们那时还不知道。那天早上他去了趟医院,因为他觉得自己患了心脏病。待我看到他站在92街剧院的门口时,他和我都知道他患上的可能是癌症。我们在一个阴影里拥抱,一个只有我们能看到、我们选择去挑战的阴影。我们走了50多个街区回到酒店。一切都很正常,除了不正常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旧的那个,再也不美丽,但尚未消失;新的那个,我们除了害怕它之外,对它并不了解,这个世界还没有到来。新的世界持续了19个月。在这段他称为活着的垂死之日,他坚持要活下去,他的宗旨、他的身体和哲学竭尽所能地活着。一天晚上,一位好朋友从纽约过来,希钦斯在笔记板上写道:‘我会待在休斯敦,直到痊愈。之后我会带着家人去百慕大度假。’”
他开始了跟死神的搏斗。他自称自己住进了肿瘤国。他诚实地写道:“当你跟其他临终者坐在一间屋子里,好心人拿着一袋子毒药,注射进你的胳膊,你绝不会联想到热烈的士兵或革命的画面。”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