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创新的意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44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9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承蒙大伙错爱,因为做了几年烹饪节目,于是便被称为“美食家”,似乎很会吃的样子。扪心自问,倒也觉不得惭愧,勉强还算是“美食家”罢。

我的外公是美食家,是成都一带知名的、地道的美食家。新中国成立前,家境殷实,加上身为名中医,在当地颇受尊重,要吃点什么好吃的便容易起来。外公不但喜吃,还好做,常常约一帮厨师到家中厨房切磋。外公往往做不过那些厨师朋友,毕竟术业有专攻,人家在餐厅,天天做、顿顿做,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十道菜,熟能生巧。外公硬功夫不及,只好在别处做文章。回锅肉一直都是用青蒜做配菜的,外公偏偏要用莲花白,而且加入头天吃剩下的油条;水煮肉片从来都是煮猪肉或牛肉片,外公偏偏大手笔,弄一道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水煮鲍鱼;粉蒸排骨,外公索性扔弃排骨,竟将香蕉裹鸡蛋清、生粉炸了,再以米粉和蜂蜜蒸之,活生生地做出一道甜点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很佩服,这就是创新,外公当年所做的创新,与今天很多创新菜异曲同工。

当实在想不出什么花花点子了,外公就去翻书。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仗着家里藏书颇丰,《随园食单》、《闲情偶寄》、《吕氏春秋·本味》等等,翻出来,均是古人写的菜谱,有靠谱的,有不靠谱的,不管,反正别人没见过,一律猜着做,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但这也算创新啊,不管过去是否有过,不管将来是否流传,只要是当下没有的,即为创新。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年夜饭的艺术

五大城市百家餐厅100道创新菜

97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