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伊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53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好像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嘲笑穷汉“吃”心妄想的段子。北京相声里的“赶明儿等我登基做了皇上,每顿饭吃两块臭豆腐”,到了广东石龙一带,就变成了“为王吾食辣椒酱,大豆芽菜炒猪肠”。两相比较,好像还是广东人在美食上更有追求。
黄豆芽和猪大肠,都不是什么贵物,旧时广东人家,主中馈者的拿手下饭菜,往往就有此一道。一荤一素,一肥腴一清鲜,偏生口感都带些脆,既对立又有统一,成为广东经典住家菜的代表之一,也就难怪。可是近几十年来,这道菜却渐渐销声匿迹。
“炒豆芽其实相当考较手艺。”《美食导报》的采编主任李朝晖说,“以前粤菜厨师考级,其中一题就是炒豆芽。要炒得入味,又不能出水,还要保持脆的口感,不容易。”而大肠想炒得脆,一个必要条件是当日现杀,新鲜不能冰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肯天天早上跑菜市场,围着锅台转,用心琢磨一家人饭食的人越来越少,在家里吃到这道菜的机会,也就微乎其微。而在酒楼餐馆,由于有成本核算,像这种费工费火又卖不上价的菜,更是少有人愿意做。几个原因加起来,当海鲜街菜馆的菜牌上出现这道经典老菜时,竟被许多新一代的食客当成了新菜。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