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牛市中餐厅:牛骨髓小笼包

作者:何潇

2018-02-25·阅读时长2分钟

48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03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牛市中餐厅厨师长 陆铭 )

“牛市”不是“牛的集市”,但一切都与“牛”相关。餐厅所在的1933老厂房,过去是上海著名的牲口屠宰场,现被改建成吃喝玩乐之所。店主人说,借着1933与牛的渊源,讨个好彩头,就取名叫“牛市”,希望来此的客人也能遇牛市赚翻。既叫牛市,菜单上少不了“牛馔”:滑烤牛肋骨、茉莉花茶牛舌、牛肉葱油饼拌特浓牛茶、红酒慢炖牛脸肉……小笼包也绕着“牛”转,是为“牛骨髓小笼包”。之所以是牛骨髓而不是牛肉,是因为“牛肉小笼包实在太一般了”。

“南方人更喜欢这个点心,北方人觉得它小,一口、两口就没了,他们喜欢实在的。”陆铭是牛市中餐厅的厨师长,上海人,做厨师已经17年了。“相比起来,上海人比较喜欢鲜,无锡人就喜欢甜。牛骨髓很鲜,所以他们也会喜欢。”

不论拿什么原料做馅,小笼包总归还是小笼包。“好的小笼包当然是皮薄、馅多、汤水多。”一只小笼包重25克,馅19克,皮6克。馅料有讲究,皮也要做得好。“皮要擀得平,褶要打得均,这些都得靠师傅的经验。”当天的小笼包当天擀面做皮,依然要注意“不要太早”。“最好是现包现蒸,包太早了皮会硬,口感不好,行家一口就能吃出来。”怎样才算得上“薄皮”呢?“刚蒸出来的时候,用筷子夹住包子褶的那部分,拎起来,感觉汤水要滴出来,却又不破,透过皮隐约还能看到馅。”

文章作者

何潇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年夜饭的艺术

五大城市百家餐厅100道创新菜

97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