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4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教母级美食作家费雪在她的名著《如何煮狼》中,有关鱼的一章,她用了首日本俳句做开篇:“嫩叶处处,山杜鹃啼唱,吾之初鲣!”可惜费雪撰写这本书时,正值战时,世界各大水域都是一片混乱,海鸥都没的东西吃,渔夫们也纷纷入伍,所以费雪在书中说:“所有那些晕头转向的鲱鱼、梭鱼,现时都得学会如何躲避深水炸弹,这件事光想想就让人伤心。而那位满腹渴望的小小日本人,在俳句结尾如此深情款款地描绘春日鲣鱼那第一口令人口角生津的美味,也同样令人难过啊。”
生长在和平年代就好得多,懂得吃鱼的人一般都不会错过鲣鱼这样的美味,但最近我发觉,其实吃鲣鱼的人变少了,甚至于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鲣鱼是何物。这真是辜负了当初那些日本美食家兼知识分子为鲣鱼们作的那一首首的俳句和歌谣。费雪引用的这一首,正是江户时代著名俳人、松尾芭蕉的拜把子兄弟山口素堂所撰写的关于鲣鱼的代表作。几乎每个日本人,听到这首俳句,都会流下贪恋初鲣的口水。而芭蕉的门生,室井其角也留下一首:“紫藤花开,掐指痴待,坐食初鲣日。”看看这两位,在如此迷人的春光中,不思女色,光想着吃鲣鱼,那是要何等的美味啊。而所谓的“初鲣”,便是一年中最早上市的鲣鱼。鲣鱼这种鱼类,通常太平洋随黑潮北上,抵达北海道南部时,则掉头再度折返南下,二三月份出现在九州的鲣鱼,途经高知县来到和歌山县海上时,身上还没有聚集脂肪,所以适合做成“鲣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木鱼或柴鱼。但这时的鲣鱼,生吃不够肥美,要等到其游到静冈县,绕过伊豆半岛,五月初来到神奈川的相模湾时,这才变得脂膏肥满,这时便会引得爱饕餮的江户人为了“初鲣”而一路狂奔。但在旧时,初鲣是高级无比的食物,不是凭着一腔追鱼的热情就能轻易吃到的。据古籍记载,1812年3月25日,日本桥鱼市场进了17条初鲣,将军家独占了6条,江户最高级的料亭买了3条,其余才被普通鱼贩瓜分,当时的价格是二两一分,相当于现代的27万日元,所以一般的庶民还要再耐心等等,吃不到“初初鲣”,等来比较早的第二、第三批鲣鱼也是好的。
鲣鱼的吃法大体上有生鱼片和“鲣节”两种。生鱼片里还分为高知县的“烤飞霜”和江户地区的传统生鱼片两种。“烤飞霜”也许可以翻译成“微炙”,做法是把鲣鱼生鱼片的外层连同外皮用猛火速速烤至泛白,但中间大部分保持生鲜,然后浸入醋水,蘸姜末和萝卜泥吃。鲣鱼是很特别的鱼种,跟山葵酱油不大合,一般都配合姜、蒜或萝卜泥等稍带辛辣气息的作料。在江户,传统生鱼片则是沾芥子泥味曾,味道也很特别。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