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13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年夜饭”这个词,据考证,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苏州文人顾禄的《清嘉录》中:“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然而,一家人团圆吃年夜饭的习俗,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汉代。
对中国人来说,没有哪一顿饭的重要性,能与年夜饭相媲美。尽管时代和地域的变化会令年夜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北人吃饺子,南人吃年糕,南北朝时期的年夜饭一定要吃鸡蛋——但这一顿承载了几千年中国人亲情和乡愁的大餐,其仪式感远远重于餐桌上的七碟八碗,尤其是当下。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元旦,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对北京30家餐饮企业272家门店的销售额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从1月1日到3日这3天时间里,仅在这些餐馆,北京人就吃掉了4260万元。饶有趣味的是,尽管受到婚宴和家宴的有力支撑,较之平日营业额,这些店元旦期间的增长幅度却只有15.75%。“15%”这个数字,也是中国餐饮业连续18年的营业额年递增速率。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2010年,13亿中国人花在外出吃饭上的钱,将超过2万亿元——平均每人1500多元。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