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3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096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44年5月,“飞虎队”第14支队在听到空袭警报后跑向战机准备作战 )
1928年,时任龙陵县长的杨醒苍动议在此处建成一座“一劳永逸之西式柔性钢索吊桥”,并延请英国工程师伍布兰、苏卡生帮助设计。两年后,邱天培接任龙陵县长,在省第一殖边督办李曰垓支持下,组建18人建桥委员会,继续筹划建桥事宜,并得到缅甸华侨分会会长梁金山捐物支持。历时4年准备,耗资8万银元,于1935年1月14日将原先的土练桥改建成纲缆吊桥。此为滇西第一座钢缆吊桥,人车均可通行。
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抢修滇缅公路。为让桥与赶修中的滇缅路配套,又将其改建成10级荷载公路桥,由国民政府交通总段管理处工程师徐以枋设计,段长陈德培和工程师郭增旺组织实施,1939年2月通车。惠通桥成为滇缅路上的咽喉桥梁。
从1940年10月至1941年2月,日军为破坏滇缅路运输,曾先后出动飞机168架次,对惠通桥进行6次空袭,投弹400余枚,每次轰炸都使桥梁部分受损。虽迭经修复,负载力仍下降,最终只能每次通行7.5吨汽车1辆。虽然如此,1942年春,惠通桥仍承载中国远征军十万大军及辎重渡越怒江开赴缅甸。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