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翻身

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47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5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今年来的上证指数 )

6月23日、24日两天,市场从两个多月来的跌跌不休中拔地而起,沪深累计上涨均超过4%,这种颇具爆发力的走势在今年仅是第二次出现。尤其是在基本面坏消息漫天飞、政策面并无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这样的大涨弥足珍贵。当股市用下跌换来了价值底,杀跌的力量仅局限于短线投机者的时候,哪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带来外围资金抄底的冲动。

6月末的“翻身”似乎印证了一句话,行情总是在绝望中产生。大涨之前,沪指两市成交量萎缩到千亿以下,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蛰伏不动了。旱涝相连,CPI高居不下,发改委甚至提前放出“涨价”风声,6月份的CPI还要比5月的高,观其语气似有突破6%的可能。而在实体领域,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显示硬着陆似乎迫在眉睫:6月23日,汇丰公布了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6月初值为50.1,低于5月终值51.6,再次创下2010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PMI在50以上意味着经济还在扩张状态,低于50则代表收缩,4月以来经济处于持续的降温状态,到了现在已经濒临紧缩的边缘。加之另一个备受关注的CPI指标也将在6月份达到了一个周期性的高点,怎能不加深投资者对未来滞涨局面的忧虑。

但当投资者的绝望情绪无以复加的时候,那些令人窒息的因素却可能迎来转机。至少在各式各样周期性调控中生存下来的投资者深谙调控的精义:调控的目的是使经济降温,进而控制住通胀,现在经济既然已经降温,并且滑落到了紧缩的边缘,可以说政府的阶段性调控目标已经达到。来自实体经济的现实也佐证了这种看法。比如银根紧缩,6月末银行上缴存准金的前夜,银行间7天和14天拆借率水平均突破9%,银行短期“筹钱”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5年期贷款6.8%的利率水平,资金紧张情况甚至超过了春节时。银行缺钱,利率倒挂,央行靠发央票来回收流动性的方法已经失效。而紧缩的直接后果是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高昂,困难程度甚至超过2008年。防止政策“超调”的呼声出现,宏观调控的力度再难加码。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马经与钱经

少数人的马术和多数人的赛马

77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