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北五省会馆壁画:沉睡半世后的抢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12分钟

50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44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内的壁画 )

偶然问世

“当年能发现这批珍贵的壁画,完全是偶然和幸运。”安康市紫阳县文物管理处处长姜波告诉我们,“1952年,北五省会馆就被改造为瓦房店政府粮库,隶属紫阳县粮食局。虽然厢房和鼓楼被拆除,但主体建筑还是基本完好,当初为了防止粮食受潮而在正殿过殿墙壁附近安装的夹层木板,意外成了壁画的保护层。”会馆壁画第二次化险为夷发生在80年代中期,由于安康电站库区蓄水,瓦房店周边成了淹没区,使得湖南、武昌、黄州等清代会馆建筑先后被拆除,但北五省会馆处于淹没线以上,所以能保留下来。尽管会馆在2003年全省文物普查中脱颖而出,得以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依旧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07年8月的那个雨夜。“当天文管所的同志跑来说,雨下得太大,过殿西北角开始漏水,墙壁上的木板都开始脱落。结果,我们侧着用手电筒从木板脱落的地方往里一照,看到隐隐约约有花纹,还有描金。”姜波回忆说,职业养成的本能,他赶紧敦促工作人员买了几块遮雨布,做了一个简易棚子,然后亲自爬上了过殿屋檐,把遮雨棚挂在了椽子上。在接下来的3天中,他和紫阳文管所的同事一起,在省文物局专家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正殿和过殿壁画上遮挡的木板拆了下来,“先从正殿北墙正中开始,从上往下,拆一部分,就立刻摄影存档”。

姜波告诉我们,当时为了争取文保立项,在壁画发现后不久,紫阳县政府就决定把会馆的产权从粮食局转到文广局以及作为下属单位的文物管理所。凑巧的是,壁画发现不久,恰逢陕西省文物工作会议于安康市召开,在市文物局长吴少华的安排下,紫阳县文管所负责人就北五省会馆壁画的发现在会上做了一次专题报告,终于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和重视。由此,在陕西省文物局直接推动下,从2010年8月开始,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文物保护专家一起,耗时半年之久,苦心孤诣地设计了一个为期3年、复杂而详尽的保护与修复方案,这一方案将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启动。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领袖们的青春年代

1921年的中国

9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