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云南旅游地产的多重投资性

作者:陈晓

2018-02-24·阅读时长13分钟

52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44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大理洱海国际生态城实景图 )

10年前第一次来丽江,这个城市才因1996年的大地震声名远扬,并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住30元一天的纳西民居客栈,房间的墙壁用竹子编成,没有独立卫生间。高原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每天总要下好几场雨,从卧室到卫生间,冷得瑟瑟发抖。但人的生活与自然很亲近。老板是本地纳西族人,每天在小院里拉二胡自娱自乐。从楼顶露台上望出去,远处玉龙雪山山势俊朗,云蒸雾绕,在古城里似乎也能闻到山的味道。这时候丽江的重点还是自然资源: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大研古城不过是这些旅游资源的副产品,它为即刻就要启程的驴友们提供短暂且并算不上舒适的居留。

10年后,丽江已经成为旅游人数仅次于三亚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国庆长假,汹涌的人潮让原本不大的小城格局更显局促。流水边的街道,约有一半摆满了咖啡酒馆的桌椅,人潮在剩余的窄路上相互推挤向前。这是中国进入工业社会末期后的一个社会表征——2012年的游客出行量是7亿,相当于有近半个中国的人在外溜达。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也经历了一个升级。最早的旅游业本地经营者已经从古城中心那些闹腾腾的客栈、酒吧、商店退后。古城的核心地带是酒吧街,一些喜好旅游和风景的驴友型投资者、新移民,以及更讲求投资回报率的投资客,以一年十几万元的价格,租下处于城中心的一栋纳西族人的房子或者宅基地,作为自己和朋友逃离城市生活的招待所,同时也留出几间房作为客栈营业。这些外地人带来了城市住宅的舒适和审美标准,改建后的客栈更新了当地的休闲品质,它们无一例外有更干净的木地板、独立卫生间、卫星电视、冷暖空调、原木制的桌子、条纹或者扎染的布艺、松软宽厚的靠垫。10年前,街道上最常见的告示是背包客寻找徒步游伴的贴条,但现在几乎每个客栈外都挂着同样内容的招牌:发呆,闲聊,上网,喝咖啡……

“中国的旅游正在从纯粹的观光过渡到体验式休闲。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风景消费,而希望能有一个合适的居所,停下来享受生活。”奥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张昊对本刊记者说。虽然自住加营业的客栈蓬勃兴盛,成为旅游地产在当地的先驱,提供了体验式休闲的场所,并形成了生活资源的群聚效应——酒馆、咖啡馆、餐厅、便利店、洗脚城遍布古城的生活圈内,但身体享受的代价是景观价值的减弱。从各个客栈的观景阳台、窗户看出去,山野之气已经减弱,鳞次栉比的青瓦屋顶檐角将雪山、蓝天切割得仅见一隅。更纯美的自然风景在古城外面,但这里的纳西族人却苦于自己的房子没有租户。一位牵马招揽游客的纳西族妇女告诉我,自己的房子在古城到另一个古镇白沙的中间,这里是更愿意过清苦生活的背包客青睐的地方,田园风光更清幽。“但没有小卖部,没有餐馆,生活不方便。古城里的房子租金已达到12万元/年,但我们的房子10万元/年也没人租。”

文章作者

陈晓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7人

社会调查、徒步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解释莫言

高密东北乡与八十年代文学土壤

12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