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64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一旦考虑到“未来”,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便不由自主地苛刻和复杂起来。因为人们对“未来”的起点与规划是不同的。规划中的“未来”,可能是开始退休生活,可能是孩子独立工作之后,也可能是财务自由后的日子。而人们的志趣与家庭结构又各不相同。那么属于各种“未来”的房子必然多种多样,是一个与个性有关的答案。
所以,未来的房子只和人未来的需求有关。可能你会希望让子女享受到便捷、高质的教育;需要照顾父母的同时有高效的医疗资源环绕左右;你会退休,退休后的需求更复杂多样:养老、学习、陶冶性情、健康、知己临近、老有所为……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在房子上均或多或少地得到满足。住宅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家庭与生命的承载体,是生产与创造道德伦理最基本的单元。
如建筑师贝聿铭所说:“房子给人带来的最大收益莫过于生活收益,中国人选择居所凝固着人们的欲望、情感、审美、希望和追求,对中国人来说,房子是社会生活的资格证书,是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门票。”
发表文章2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3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