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邮票在回忆里

作者:李晶晶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126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1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清代民国图画明信片(1组共19件,包括清代天津、北京风光片9件,日本兵在伪满洲国之漫画明信片1套10件等) )

2009年世界邮展在洛阳博物馆新馆举行,这里展出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邮票。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也在展出之列。

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邮资是按邮件送递路程远近和信件纸张数量分别逐件计算的,即“递进邮资制”,费用由收件人支付。按规定,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邮递条件还会另加邮资。邮资非常昂贵,一封从伦敦到爱尔兰的信件就要花费一个铁路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两成。如此高昂的邮资不仅平民望而却步,连国会议员也难以承受,为此国会决定议员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一些议员将这些免费邮件大肆赠送给亲朋好友,免费邮件竟占邮件总数的75%,邮政部门因此亏空严重。而民间也想尽办法逃避邮资,诸如请人代送或拒绝收件等方法层出不穷。

罗兰·希尔,这位英国邮政的改革家、邮票创始人,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书,主张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要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引起广泛回响。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主张终于在下议院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通过,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海军与蓝色文明

礼仪之师的航母梦

6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