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他的耶路撒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108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3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威廉·布莱克笔下的牛顿; 图2、3: )

据说,英国18~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第一人,诗人、艺术家威廉·布莱克有常人所没有的想象力,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情景,比如他常常看到上帝、魔鬼和天使。他活了70岁,除了有3年生活在英格兰南部海滨,其余时间都在伦敦度过。布莱克在伦敦市中心先后换过5处住所,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天使?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威廉·布莱克伦敦半日游”。半日游是一个私人导游组织的,只在星期日下午出团,有兴趣的人可以打电话或写电子邮件报名,团费每人6英镑,旅游目的地是布莱克的几处故居。

“旅行团”在南莫尔顿街(South Molton Street)17号集合。南莫尔顿街近邻牛津街、新邦德街,是伦敦最时髦的商业街之一。200多年前,布莱克沿着17号的楼梯向上走,突然,遇到了魔鬼撒旦。布莱克之后的伦敦发生了巨变,他的故居只有南莫尔顿街17号保留着原貌,今天里面是一家职业介绍所。布莱克生前是个工匠,靠雕刻刀、画笔吃饭,对伦敦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但在伦敦几乎找不到布莱克存在过的痕迹,更没有狄更斯酒馆之类的“纪念物”。“要看到布莱克,不能用凡人的眼睛,不能拘泥于‘有形的’现实,要相信你的想象力和心灵。”导游说。

走不了多远便是布莱克的出生地苏荷区宽街(Broadwick Street),1757年11月28日他出生在这里。他诞生的房子已经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原址上盖起了一座砖结构的塔楼。在这里,布莱克第一次显示了非凡的想象力,他看到上帝就在窗外,那场面庄严宏大,把4岁的小孩子惊得尖叫出来;8岁那年,他看到了满树的天使——用艾略特的话说,布莱克天生具有“非凡的幻觉功能”,抑或说“臆造幻象的天赋才能”。他10岁开始学画,15岁进入雕版师詹姆斯·巴塞尔的作坊当学徒,出师后又到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布莱克最初的创作、最早流露他内心世界的是水彩画和版画,不是诗歌。他哥哥继承了父母的房产,后来改成内衣商店。1809年,52岁的布莱克在哥哥的小店里开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个展。此时,他死后若干年才享有盛名的代表作《天真之歌》(1789)、《经验之歌》(1794)已出版,长篇史诗《弥尔顿》亦完成。《弥尔顿》的序言中有首诗歌《古时候那双圣脚,有没有走过英格兰那翠绿的山岗》,写的是青年耶稣和叔叔约瑟夫造访英格兰格雷斯通伯里的传说。1916年音乐家休伯特·帕里(Hubert Parry)为它谱上了曲子,改成歌曲《耶路撒冷》。原本这歌是为了支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没想到成为“一战”战场上鼓舞英国士兵的爱国歌曲。1922年埃尔加将它编为管弦乐曲,国王乔治五世听了后大为感动,建议用《耶路撒冷》替代《神佑吾王》做英格兰国歌。英格兰没有正式国歌,需要奏国歌的场合一般选用《神佑吾王》,实际上《耶路撒冷》用得更广泛,从婚礼到葬礼,从政治集会到逍遥音乐节的闭幕演出,都要演奏、合唱这首歌曲。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海军与蓝色文明

礼仪之师的航母梦

6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