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4·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27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司马相如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应与董仲舒同年;逝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就活了62岁。按《史记》记载,他是成都人。秦惠文王后九年(公元前316),司马错伐蜀;后十四年(公元前311)才开始模仿咸阳,建成都。
司马相如的祖先不可考,但显然是中原移民。《史记》说他买了个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是个武官,非所好。当时正好梁孝王带谋士邹阳、枚乘等入朝,他就辞官追随而去。梁孝王刘武乃景帝亲弟弟,刘武入朝是在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时相如24岁。相如随梁孝王经历了七国之乱,后来写成《子虚赋》,应是影射梁孝王大建亭台楼阁,以天子仪仗行猎事。这也是汉武帝后来好此赋的真正原因。梁孝王当时一心在窦太后支持下接景帝位,却没想到死在景帝之前(中元六年,公元前144),骚客们于是作鸟兽散,枚乘回淮阴,司马相如回成都。与卓文君相见时,他应该已经35岁。相如后来被汉武帝召见,应是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他40岁时。之后,他曾以中郎将身份出使西南,还是武官,但第二年就被揭发收受了贿赂而丢官。再为官,就成了孝文园令,即汉文帝陵墓的守护官。最后病死在茂陵,即武帝后葬之地。
司马相如留下的文字,《大人赋》太接近楚辞中的《远游》,《美人赋》虽有名句“有美人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意境太接近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真正能代表他最高水平的是《子虚赋》与《上林赋》。此二赋在《史记·司马相如传》里,本一赋——汉武帝读到《子虚赋》后感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于是负责伺候猎犬的杨得意向他推荐:臣同乡司马相如自称作此赋,武帝惊而忙召问。相如见到武帝说,《子虚赋》不过是说诸侯事,不足读,求作《游猎赋》。作完后专门解释:子虚虚称楚国之美,乌有以乌有此事质疑楚事,无是公才明了天子之意,以此三人推论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