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民币的第一步

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3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3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水到渠成”,是因为4个月来我国央行已经与韩国、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6500亿元人民币的外汇互换合同。6份货币互换协议开宗明义,就是为了支持贸易融资。其运作机制是,央行将互换得来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由此可以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贸易企业从发出货物到收到货款,通常需要几天乃至几个月,以美元计价,这期间就存在着汇率风险。尤其在美元贬值的时候,最终拿到的美元已经打了折扣。出口企业更是如此,广东的一些企业,从接单、买料到制造出货、收钱,前后要6个月时间,这个流程,企业利润率不过四五个百分点,汇率波动,企业的盈利和亏损只在一线之间。汇率波动有亏有盈,还只是徒增风险,汇兑费用却是贸易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硬成本。这些还是经营中的难题,一些政策上的障碍更难以逾越:现行政策规定,只有用外币结算的出口才能获得出口退税,即使外方愿意以人民币支付货款,出口企业也不能接受。

不过,只有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还难以支撑起我们每年外贸2万亿美元的贸易量。传统以美元和欧元等国际流通货币计价的贸易结算建筑在贸易平衡的基础上,企业出口换回了美元,再以美元进口海外商品。现在,以人民币直接报价,就需考验我国银行体系的货币操作能力,以及海外出口商对人民币的认知程度了。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时间的艺术

300年瑞士名表生态之旅

7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